行业新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世代传承、演化与延续的生命基因,是价值认同、思维习惯、生活方式、精神愉悦的集中体现。
近年来,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从国家、公益组织以及知名企业等不同层面,推动文化项目海外落地,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还大有可为。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核心价值是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它不仅为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为中华民族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启迪,也可以为人类健康贡献中国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中医药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先行者”。这些重要论述,凸显了中医药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从“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到探索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合作模式,再到中医药成为中国外交名片,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自己的外交足迹,已经让中医药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内容。
中医药学在理论层面强调“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体现了中华文化道法自然、和合的哲学智慧;提倡“三因制宜”“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华民族因时而变、立象尽意的特有思维方式;倡导“大医精诚”“仁心仁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生命至重、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中医药学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医药学在理论层面与中华文化的同构性及其在实践层面体现的群众性,使其成为我国独特而优秀的文化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中医药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发展中医药。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在重塑中国人民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
实现中医药的复兴,解决国内中医药监管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是关键。
首先需要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社区医疗方面的独特作用。
其次,建立中西医结合的慢病常见病管理服务标准,发挥中医养生生活方式在慢病管理常见病治疗方面的独特优势(合理膳食适度运动身心修炼节气养生)。
第三,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特别是中医互联网医疗服务在慢病常见病管理方面的优势。
第四,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理念,从制度上形成规范和保障。
第五,尽快解决名企名药优质优价问题,纠正招标政策标准失当导致中成药质量严重下降问题。
第六,加大对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国家投入,重点解决珍稀贵细原料可持续获取的问题。
加强中医药经典名方利用现代技术方法的二次开发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人工智能在中医药方面应用特别是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重大医疗装备研究;加强中医药创新研究。
只有切实解决了国内中医药监管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才能让中国人民了解中医药、享受中医药健康养生生活,并从而受惠于中医药健康养生,进而真正推动中医中药实现全球化,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医药故事。
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同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86个中医药合作协议。屠呦呦研究员因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明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卓越贡献。
中医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并陆续制定颁布10余项中医药国际标准。
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首次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1),中医药作为国际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为促进人类健康发挥积极作用。
但中医药海外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由于文化背景和理论体系的差异,世界多数国家卫生管理模式大部分建立在现代医学体系上,中医药面临政策和技术等方面的壁垒。
中医药一直没有真正走出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外对于中医药的限制。在绝大多数国家,中医药还处于被忽视处境,既没有合法地位,也没有当地法律的保障,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因而,中医药想要真正走出国门,如何让中医师在国外行医合法化的课题亟待解决。
近些年,国家加大了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据统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设立了32个“一带一路”中医药海外中心,国内中医院校与外国高校合作成立了多家中医孔子学院,同时也制定了一批中医药国际标准,促进了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推动匈牙利、捷克等国中医药立法。
虽然有些只是学校间合作或其他形式合作,缺少政府大力支持,但依然为中医药在海外更好地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目前,中医药在“一带一路”国家发展较好,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中医药适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
另外,这些国家和我国邻近,双方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疾病谱较为接近,对中国和对中医药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容易接受。
没有传承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更何谈文化软实力。古法炮制是中医药的精髓,传承创新亦是中医药历久弥新的命脉所在。
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缩影,以无断代传承至今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广誉远为例,在近500年的发展中,广誉远已拥有2项国家级保密产品,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
悠悠岁月,沧桑巨变,追溯过往,中华民族虽有数千年的炮制历史,祖国医学却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做到了使其味更浓,其名更盛,其性更佳。而这最简单的道理,恰恰是中医药人最深刻的使命,也是中医药文化的巨大价值。
健康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中医药能够真正拉近我们与其他国家民众的距离,增进了解、理解与尊重。
【本文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医文化“大咖”谈》】
- 中医药各类标准已达3000多项 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建立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
- 多类中药材资源和中医药技术禁止、限制出口
- 张伯礼院士:中医药有了疗效就亡不了,中医药人才要在实践中培养、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被学术界所接受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吸纳网民意见,破解影响和制约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考核的突出问题
- 《中国中医药大会》启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战略合作
- 党参、黄芪等9种物质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
- 余艳红:着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方便可及的中医药服务
- 中医药亮相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 国家卫生健康委:持续将中医药振兴融入到规划、建设、发展的全过程
主办单位:中华国医名师薪火传承工程办公室
技术支持:理法方药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电 话:010-57121216 13366795570(微信)
邮 箱:lffyxy@126.com